台北近郊山青水藍的溪景步道:北勢溪古道、灣潭古道(雙溪、坪林)

北勢溪古道、灣潭古道,鄰近台北,屬於翡翠水庫水源,亦是北台灣低海拔山區中,少見未開發、無人煙的淨土,擁有無與倫比溪景的步道

北勢溪古道、灣潭古道,位於坪林、雙溪交界附近的北勢溪上游山中,屬於翡翠水庫水源,亦是北台灣低海拔山區中,少見未開發、無人煙的淨土。兩條步道彼此相鄰,分別沿北勢溪、灣潭溪,在綠油油森林中伴溪而行,沿途溪畔、小潭,都合適人們下到溪旁,一親溪水芳澤。北勢溪古道、灣潭古道皆為「淡蘭古道」(中路)的一部分,兩條步道維護良好、平緩好走,擁有無與倫比的溪畔景色。


一、北勢溪古道、灣潭古道旅程規劃

北勢溪古道、灣潭古道,每一段步道單程都約3~4公里,海拔落差僅約100公尺,屬「淡蘭古道」(中路)其中一段。往前(西側)接「崩山坑古道」,往後(東側)可接「烏山越嶺古道」、「坪溪古道」與「石空古道」出宜蘭外澳。步道雖屬原始山徑,但維護良好,沒有危險地形。不論「北勢溪古道」,或是「灣潭古道」,單程穿越都僅需1~2小時。一般腳程的山友,大約3小時應可全程穿越這兩條步道。

北勢溪古道地圖

我們這一趟旅程,就是接續未完成淡蘭古道(中路)路段。本想續走坪溪古道、石空古道出宜蘭外澳,但北勢溪古道、灣潭古道的溪畔美景,實在太經典。若不能停下來細細品味,快速穿越則會稍嫌可惜。因此,多安排了一些時間,以這兩條步道為旅程目的,並在溪邊玩水、野餐,欣賞台北溪流之美。儘管,這兩條步道累計長度達8公里,所在位置較為偏僻,且大眾運輸班次甚少。但不論自行開車,或是搭乘巴士前來,只要搭配好公車時間接駁,A進B出一次走兩條步道,仍是很輕鬆舒適的旅程安排。

灣潭古道地圖

二、北勢溪古道、灣潭古道交通規劃

大眾運輸上,這個偏遠地區,一天只有四個班次的F815公車(雙溪車站~灣潭)往返。如何利用這四個班次的公車,做好旅程接駁,就是輕鬆遊北勢溪古道、灣潭古道的規劃重點。若自行開車,則可從「雙溪」沿「雙泰產業道路」進入山區,可將車停在前端的「北勢溪古道」登山口,或尾端「灣潭古道」登山口,然後利用公車連接兩個登山口。

一天四班個班次的F815,為北勢溪古道、灣潭古道健行的重要交通工具,必須做好時間上的銜接。參閱:大台北公車網

「北勢溪古道」入口,位於「料角坑17號民宅」,而登山口最近的公車站牌為「保成坑口」(健行筆記、淡蘭古道官網皆是寫「保成坑口」,不過從地圖上看應該「料角坑」站牌距離登山口最近),公車會途經「料角坑17號民宅」(無站牌),但可跟公車司機說要在「料角坑17號民宅」下車,這樣就可以少走一小段路。而尾端的「灣潭古道」登山口,就在「灣潭」的公車站牌附近。

料角坑17號民宅,北勢溪古道登山口就在此地,公車會經過民宅前,雖然民宅沒有站牌,但跟司機講一下,會讓我們在登山口下車。至於最近公車站牌,從地圖上看應該是「料角坑」,但淡蘭古道官網、健行筆記卻皆寫在「保成坑口」下車。


三、北勢溪古道、灣潭古道實走紀錄

一早從台北搭乘7:50區間車,9:11抵達雙溪車站,並在車站前搭乘9:40的F815巴士前往登山口,車程約30~40分鐘,公車司機直接將我們放在登山口的「料角坑17號」民宅。

(一)北勢溪古道

北勢溪古道,兩側入口剛好都是民宅,「泰平」這一側為「料角坑17號民宅」,「三水潭」一側為「料角坑38號」,兩民宅間的原始步道將近3公里。北勢溪古道,就如其名,沿著北勢溪河岸而行。北勢溪為翡翠水庫的水源地,溪水清澈見底。步道則是路況良好、坡度平緩,走在溪旁的森林中,景色宜人,甚為舒服。

北勢溪古道,原始的森林中步道

北勢溪古道,沿著北勢溪而行,並無太大起伏,步道維護良好,沒有危險路徑。

北勢溪古道,很舒服的一條步道

北勢溪古道,也是「淡蘭古道」(中路)的其中一部分。

北勢溪古道中的小瀑、溪旁、淺潭,都是我們合適休息的地方

北勢溪古道的原始路徑,單程大約三公里,約1~1.5小時可以穿越。

走入北勢溪古道,我們途經「中正橋」(根本稱不上是橋),橋旁立有建橋石碑。再經土地公潭,寧靜的潭面水質清晰。不過我覺得這些地標沒什麼好記的,因為北勢溪古道距離不長,沒有太大參考意義。而步道沿溪而行,途中多次走在溪旁,並會穿越溪澗小瀑布,我們很難謂何處景觀最美麗。只要心血來潮,想停下來,就停下來,無處不是溪流森林美景。

北勢溪古道就沿溪旁而行,我們可以隨時下到溪中

停下來,上腳架、減光鏡,拍攝溪瀑照片

北勢溪古道,就是一條溪景步道

北勢溪

北勢溪溪景

走著!走著!穿出森林,忽見一處整理完善的草坪,這裡就是「料角坑38號」民宅,狹義「北勢溪古道」也就算走完。這一帶就是北勢溪、灣潭溪交接的「三水潭」。此時,我們還必須穿越「三水潭」這個區域,連接「北勢溪古道」與「灣潭古道」。

北勢溪古道當走出森林,遇到一塊整理完善的大草坪,森林古道中就走完了

狹義的「北勢溪古道」,指的就是「料角坑17號」~「料角坑38號」兩間民宅間的原始步道

我們穿越的「料角坑38號」民宅前草坪,其實是私人土地,地主無償提供山友通過


(二)三水潭

三水潭,新北市「坪林」與「雙溪」二區交界處,也為北勢溪、灣潭溪交會處,並於此所形成的深潭。三水潭,同時也是三條步道的交會點,包含闊瀨古道、北勢溪古道及灣潭古道。三水潭,這邊有產業道路,從坪林延伸20多公里的山路進來。但並不與「雙溪」那側道路相接。三水潭,可謂是北勢溪古道、灣潭古道間,唯一有些許人煙的地區,並有一、兩處露營場。

三水潭,又稱雙溪口或雙水潭,為北勢溪、灣潭溪的交匯處。

我們沿產業道路從「料角坑38號」走向「三水潭土地公廟」,這段距離約800公尺

關於「北勢溪古道」與「灣潭古道」的距離,資訊上有些許差異。主要原因是作為淡蘭古道的一部分,這些古道間,需透過產業道路相連,導致起、終點計算有些許落差。譬如北勢溪古道,依據「淡蘭古道官網」所標示為6.1公里,為延續前一段「崩山坑古道」,起點從「泰平國小」開始計算而非「料角坑17號」民宅,這就多了2~3公里,一個小時的路程;而終點也不是「料角坑38號」,而是「三水潭土地公廟」,這又會多出800公尺的產業道路要走。這也是為什麼「北勢溪古道」的路程,「淡蘭古道官網」(6.1公里)與「健行筆記」(2.8公里)會落差那麼大。

三水潭土地公廟,一處很棒的休息處,也是很重要的指標地點。「淡蘭古道官網」並沒有將「三灣潭」這一帶路徑獨立列出,而是將土地公廟作為「北勢溪古道」與「灣潭古道」的分界處,因此在統計步道距離時會多出很多的產業道路。

三水潭一帶的的路徑,包括「料角坑38號」~「三水潭土地公廟」800公尺;「三水潭土地公廟」~「張家莊」灣潭古道登山口900公尺,這兩段聯絡道路程差不多就1.5公里,主要就是穿越三水潭地區。三水潭一帶的路徑其實獨立、自成一局,所以我覺得與北勢溪古道、灣潭古道分別成為獨立路段看待,在思路上會比較清楚。

從北勢溪古道「料角坑38號」登山口,我們必須沿產業道路、原始步道,穿越三水潭區域,途經:水泥橋、三水潭、土地公廟、張家莊(露營地),大約有1.5公里路程。我們可以將這段路程視為「北勢溪古道」與「灣潭古道」的聯絡道,另外計算。或者,依據「淡蘭古道官網」資訊,將「三水潭土地公廟」視為分界點,前後計算「北勢溪古道」與「灣潭古道」的距離。儘管不同方式計算,會導致計算出結果不同,但實際上要走的路程並不會有任何改變。

從「土地公廟」走到「張家莊」,必須先走一段原始路徑。

張家莊為一處露營地

從張家莊沿產業道路稍微向上即會抵達「灣潭古道」登山口。


(三)灣潭古道

「灣潭古道」登山口,就是在「張家莊」上方不遠處的產業道路旁。不過,「淡蘭古道官網」與「健行筆記」則皆是從「三水潭土地公廟」開始計算「灣潭古道」距離,分別是4.6公里與4.5公里。多出了從「三水潭土地公廟」到「張家莊」上方登山口900公尺距離。實際上,從「張家莊」登山口,到「灣潭」登山口,這段原始步道,距離大約3.6公里。

灣潭古道「張家莊」登山口,走進去後就是原始路徑

張家莊登山口後,灣潭古道為稍微上升的高繞路段

灣潭古道景致與北勢溪古道十分相似,也是走在綠油油森林裡

灣潭古道也是沿著灣潭溪而行

灣潭古道中,也有許多大大小小不同的溪潭

灣潭古道,沿著「灣潭溪」而行。原始森林中的溪畔步道,與「北勢溪古道」景致十分相似。除了「張家莊」一開始稍微向上高繞,接下來都是平緩路徑。儘管這裡是無人煙地區,但這步道卻是老少咸宜,並沒有太大難度。不論是灣潭古道或是北勢溪古道,基本上都屬平易近人的步道。因此,夏天會有不少人,扶老攜幼來此戲水。不過沿途也有警告標語,提醒可能會有山洪的危險。因此,夏天前來戲水,可能要注意午後大雷雨帶來的風險。2021年,附近虎豹潭即曾發生溪水暴漲,沖走6人死亡的事件。

灣潭古道為臨溪步道,沒有危險路段,但如果夏季午後,步道中有告示注意山洪。

灣潭古道中也是很夢幻

灣潭古道為淡蘭古道中的一段,中低海拔的闊葉森林景觀


灣潭古道路程多數時候並無太大起伏

我們前一天買了牛排,本來就打算於健行時,找一個湖光山色的美麗景點享用。而在灣潭古道途中,一處近溪點,我們下到溪邊,旁邊還有深潭。這裏環境非常棒,景色也宜人,剛好也12點多,卸下攝影還有野炊裝備,開始我們的大餐。這溪旁就被我們父子包場,直到後來有山友經過,才告訴我們這裡是「夢潭」。其實,這一天行程我們有多個方案,包括不進行太久停留走到外澳;或者從「灣潭」續接「烏山越嶺古道」,從「坪溪頭」搭公車離開。最終,由於步道中實在太美麗與舒服,找個無人的湖畔溪旁,煎牛排、煮咖啡、架起腳架進行溪曝攝影,其實走古道也是可以很輕鬆愜意。

步道中,找了一處臨溪點,放下裝備休息

煎一塊牛排犒賞自己,如果時間充足,悠哉午餐很舒服的一件事

再沖一杯咖啡,那就更圓滿

順便進行攝影

路過的山友告訴我們,所在位置就是「夢潭」。

不論是北勢溪古道或灣潭古道,應該很難不被步道旁的溪水吸引

從「夢潭」繼續往這一天終點「灣潭」,大約還需2.5公里,1小時路程。接近「灣潭」出口,步道變為人工修整步道。而灣潭端出口,也在F815公車終點「灣潭」站牌附近。我們約略下午三點抵達「灣潭」,前一班公車14:00即已開走,而小朋友此時也不想再續走「烏山越嶺古道」。我們父子於是就在灣潭附近閒晃、與山友打屁聊天,一起等待16:50的末班巴士回雙溪車站。

灣潭古道,灣潭端出口附近,步道不再屬於原始步道,而有明顯人工刻痕

灣潭古道(灣潭登山口)

灣潭F815公車站牌,就在灣潭古道出口附近

灣潭土地公廟,土地公廟也可以說是「淡蘭古道」的特色之一,整個淡蘭古道中大大小小土地公廟不計其數


三、遊後心得

前2週走了「桶後越嶺步道」,這一天則完成「北勢溪古道」與「灣潭古道」,這都是台灣很知名的溪景步道。雖然這些步道交通稍微不方便,但步道本身卻沒有太大難度。從山友到一般民眾,都可依據自己的實力,安排出合適自己的行程。很難想像,原來這裡是距離人口稠密台北市不遠的近郊,但卻是另一個世界。也讓人不經感嘆,原來台灣的山那麼青、水那麼藍,身為一個台灣人走在步道中,怎麼會不為這片土地感到驕傲。

延伸文章:

張貼留言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