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台鐵海線的人文自然景觀:日南車站、孟春作客步道、大甲鎮瀾宮

日南車站,海線五寶之一,純樸的百年老車站

日南車站,日治時期留下的百年車站,與談文、大山、新埔、追分等車站合稱「海線五寶」。「洋和建築風格」搭配寧靜的氛圍,所有海線五寶車站,呈現出來的氛圍甚至比日本還要像日本。搭配日南車站旁的「孟春作客步道」,騎著ubike探訪海線鐵道的「舊大安溪橋」,再往南騎往大甲「鎮瀾宮」參拜媽祖,輕鬆浪漫的半日行程。

新埔車站,海線五寶

追分車站,海線五寶

談文車站,海線五寶

日南車站,位於大安溪北側,為台鐵海線鐵路由北進入台中市的第一個車站,行政區屬於台中市大甲區。不過,一直是苗栗縣與台中市界河的「大安溪」,卻在接近出海口側,行政邊界忽然往北飄。日南車站,因此被劃為台中市轄區。位置上,日南車站就位於台中與苗栗的交接處,目前僅有電聯車停靠,南下、北上,每小時僅各有1~2班列車。閒來無事的假日午後,小朋友說想看老火車站,於是搭乘高鐵先到台中,再到彰化車站轉海線列車前往日南車站。 

日南車站,位於大安溪以北,行政區屬台中市大甲區

日南車站,僅有電聯車停靠

日南車站,有兩個相對新穎的月台

日南車站,海線五寶之一

日南車站,月台相當新穎,但「站體」卻是啟用於1922年,為一個超過「百年車站」。磚瓦屋頂與乳白色木造站體,與其他「海線五寶」相同,都有一股濃濃日式氛圍,或者可以稱很有台灣特色的老車站氛圍。不過搭火車慢遊至「日南車站」,我第一個想起的不是其他海線五寶,而是我老家的「斗南車站」(舊)。類似的車站顏色與建築風格,甚至附近的稻田景觀,都讓人有無比的親切感。對我這一代的台灣人,這樣車站外觀,一股濃濃的親切感,還有已遠離的熟悉記憶。 

日南車站,百年車站

很有氛圍的小車站

牛眼窗,也是日南車站的特色

日南車站正面

日南車站靠鐵道一側

走近「日南車站」,頂部醒目的「牛眼窗」,斑駁有歷史感的木造站體,乾淨且寧靜的車站氛圍,都讓我們的心情平靜與愉悅。雖然我知道沒有多少人會如我們這般,將一個小車站視為景點而特別前來。但其實這樣的車站,內外處處是寶藏、處處是驚喜。日南車站,相較其他海線五寶,不論是月台或車站規模都稍微大了一點,車站內甚至也有人員在管理。而這樣車站,有「鐵道迷」前來,站長似乎也見怪不怪,還開心的為我們介紹起這個小車站。 

日南車站,有歷史感的車站

小朋友喜歡火車,順便就來搜集「海線五寶」。

乾淨的車站內部

車站外就是社區

「日南車站」外,相較其他海線五寶,更為熱鬧,甚至附近環境造景也經過重新設計。日南車站旁就是個小聚落「孟春社區」,還有一條「孟春作客步道」,往南會通往「舊大安溪橋」。我們父子就在車站旁租借Ubike往鐵橋方向騎去。孟春作客步道,沿著「海線鐵路」旁而行,一條可以欣賞火車的步道。孟春作客步道,其實距離也不遠,短短的幾百公尺,景色宜人,通往「舊大安溪橋」。「舊大安溪橋」目前也成為「孟春作客步道」一部分。 

車站外廣場有重新整修過

沿鐵道而行的「孟春作客步道」

鐵路與步道並行,可欣賞火車

步道往南通往大安溪

從車站到大安溪斷橋的盡頭,就短短的數百公尺,騎車沒幾分鐘就到了

舊大安溪橋,於1922年啟用,也是座百年老橋,曾經為鐵、公路並行橋樑,也是中台灣重要交通樞紐。而後隨著時代與交通運量發展,「舊大安溪橋」不敷使用,因此政府後來在舊橋的兩側不遠處,分別建了鐵路、公路新橋,「舊大安溪橋」因而淡出台灣運輸舞台。2004年「敏督利颱風」沖毀舊橋兩座橋墩,因此儘管「舊大安溪橋」目前已改為步道,但步道就延伸至斷橋處,無法跨越大安溪至對岸。

舊大安溪橋的歷史

舊大安溪橋,於2004年因颱風斷掉,目前「孟春作客步道」的盡頭就是斷橋處,所以無法透過這座橋,跨過大安溪繼續前往大甲。

步道中的鄉村景觀

步道與大安溪堤防的交接處

孟春作客步道

在「孟春作客步道」與「舊大安溪橋」一帶晃晃,欣賞附近的農村景色,隨後我們騎著車沿「台一線」南下「大甲」市區,參訪遠近馳名、也是台灣人最重要信仰的「大甲媽祖」。從日南車站騎ubike至大甲「鎮瀾宮」,距離大約5公里(20分鐘),不過這段路程是騎在省道上,並無專用自行車道,騎乘時需要注意安全。

騎著ubike沿著「台一線」跨越大安溪前往大甲,路程約5公里,由於不是自行車道,所要注意往來車輛。

大甲最有名的大概就是「鎮瀾宮」,每年媽祖出巡繞境是台灣最重要的盛事

參拜媽祖,祈求平安

鎮瀾宮,香火鼎盛

虔誠的信徒

每年四月,9天8夜的大甲媽祖遶境,為全台灣的盛事,猶如一場嘉年華會。我們剛好在繞境的前一天抵達,特地帶小朋友前來向大甲媽祖祈求平安。我想日南車站+大甲鎮瀾宮,很悠閒的半日行程安排,既可欣賞百年車站、古橋,參訪台灣海線的人文、自然景觀,還有參拜最重要的信仰中心,心滿意足的一天。

延伸文章:

張貼留言

0 留言